央媒聚焦:1月31日,《人民日报》要闻版头条发布《用好大数据 丰富“菜篮子”》一文,明康汇用大数据保障新春物资供应,丰富人民“菜篮子”受中央媒体点赞关注。
以下转载自《人民日报》
春节期间,多地加强重要农副产品生产运输,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在保供应、畅流通、稳价格等环节上持续发力,满足群众生活所需。
全自动流水线参与物流配送、保供平台24小时运行、数据系统实时监测物价水平……一系列举措,稳住了“菜篮子”,充实了“米袋子”,丰富了“果盘子”,让群众生活更安心、更舒心。
小小“菜篮子”,装着大民生。在传统手段的基础上,各地正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保持市场价格平稳,为充实百姓“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保驾护航。
优化管理
发展智慧物流,保障配送畅通
春节期间,浙江杭州多措并举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从市外产地调运到批发市场分流,从分销市场配送到“最后100米”送达,确保运输链、供应链全线畅通。
下午6时,来自浙江安吉种植基地的小青菜到达杭州明康汇生鲜一号智慧物流园,随即进入全自动流水线。
在流水线上,蔬菜被打包、称重、贴标,次日凌晨随着冷链物流车配送至小区服务门店,短短十几个小时就可进入市民的“菜篮子”。
在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辆辆满载着新鲜的瓜果蔬菜的货车正有序入场。在驾驶员进行线上申报后,物流中心的“数智大市场”应用管理后台会借助摄像头识别并录入车辆的行驶、载货信息,方便市场管理人员调配物资,从而优化了物流中心的管理秩序。
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汇集了肉类、果品、蔬菜等九大专业市场和一个货运市场,承担着杭州全市75%的农产品供应量。物流中心负责人陈坚钢介绍,物流中心的蔬菜、水产等多个市场实行24小时运转,蔬菜日供应3420余吨,肉类日供应574吨,粮食日供应5008余吨,日进出货车超过8000余辆。
“借助‘数智大市场’应用,市场实现从业人员健康全周期监管、农副产品安全全链条可溯、货物运输车辆全流程管控、物资供给需求全方位对接。”陈坚钢说。
此外,杭州还积极推进线上线下联动,畅通保供“最后一公里”。杭州富阳区东洲街道依托“民呼必应”线上应用场景和“帮帮岗”线下志愿团,开展必需品采买等志愿服务。杭州5万余名快递从业人员坚守一线,确保各类物资及时配送到千家万户。
明康汇以“构建智慧生态,成为有影响力的生鲜产业运营商”为企业发展愿景,矢志不渝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手段不断完善智慧生鲜生态圈,为保供应、畅流通作出贡献。
智慧云仓 极致保鲜
通过数字化手段,明康汇生鲜一号仓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对仓内温度、气体等冷藏环境实时监控,确保食材质量。明康汇萧山生鲜一号仓内还建有国内第一条生鲜全自动包装分拣线,从商品源头实现分级、包装、品控等全自动化作业管理,实现分拣不过夜、仓库日清,并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人工接触,用极致效率保障极致新鲜。
极致物流 保障供应
在物流运输环节,明康汇以大数据为基础,打造智慧物流体系,综合运用WMS、TMS、WCS、SRM等系统,智能规划车辆使用与行驶路线,提升运输效率。明康汇智慧供应链涵盖了采购、仓储、加工、物流、销售等各环节,实现全链路效率提升、质量可追溯。
明康汇坚持完善智慧生鲜生态圈构建。最快只要8小时,源头基地的新鲜食材就能出现在明康汇各大门店中。除了为城市居民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食材,在民生供应紧张的特殊时期,明康汇积极调动全国货源,充分发挥智慧供应链优势,在2022年累计完成超550万份保供食材配送任务。全体明康汇人在“让每一个人享受生鲜的美好”的使命指引下,为守护居民三餐烟火奋斗不息。